首页 资讯 > 正文

三河酒家:爆炒一锅家门口的“烟火气” 环球播报

2023-03-31 10:41:29 来源:合肥在线-江淮晨报

怀着“做正宗乡土菜肴”的朴实想法,三河酒家从千年古镇来到了合肥庐阳,在南淝河岸边的双岗“落土扎根”。三河小炒、三河米饺、粽香排骨、三河虾糊……一道道小炒,就着爆炒的烟火气一口下肚,便是三河土菜的原汁原味。


(资料图片)

35年过去了,三河酒家依然在做普通老百姓爱吃的家常土菜。

三河米饺抚慰了很多食客的思乡之情。

35年不变的乡土滋味

三河酒家的故事始于1980年代,从一家小饭馆开始。

当年,十来岁的段茂同为求得谋生之计,在一家饭店做学徒,师从名厨曹之楠。师傅教得好,段茂同也有几分天赋,学了没多久,做菜做得像模像样,师徒二人合伙开了间小饭馆,主打家常菜,挂出了“三河酒家”的招牌。

1988年,师徒二人将小饭馆开到了合肥,在曾有着“合肥北门”之称的双岗老街,租了间不到50平方米的店铺。有人说,乡愁是悠长又淡远的味蕾记忆,哪怕行万千道路、尝江湖百味,对故乡的食物始终怀有无限思念。段茂同和师傅想做最正宗的家乡土菜,让其也成为合肥人的“乡愁滋味”“味蕾记忆”,于是,一张灶台、几张桌子,他们踌躇满志地开始了“土菜事业”。

三河酒家的菜肴主要是河鲜、水中植物、特色米面等。米饺、虾糊、香酥鸭、三河小炒、米酒肉、河蚌豆腐……无论是历史悠久的地方传统菜肴,还是段茂同师徒自创的新风味,都带给合肥人不一样的美味体验,没多久,三河酒家就风靡双岗、火遍合肥。

1996年,三河酒家从双岗老街迁到阜阳路,门面扩大数倍,却依然无法容纳络绎不绝的食客,“排队等台”成为当时合肥独特的风景。三河米饺、三河虾糊、三河小炒……如今这些合肥人耳熟能详的三河美食,正是从三河酒家传入合肥寻常巷陌,成为地方特色的合肥名菜。

如今,35年过去了,三河酒家的规模不断扩大,从一间小门脸到多层小楼,从一间门店到连锁经营,却始终保持着熟悉的乡土情,爆炒一锅家门口的“烟火气”。正如段茂同所希望,“我们的厨房不过几十平方米,却装下了万里庐州的美味以及儿时的记忆。”

精心炮制地道好味

创店之初,为了做一餐最正宗的乡土菜肴,段茂同买来各种菜谱,用心研读揣摩、“泡”在后厨练习,痴迷到废寝忘食的程度,直至200多本菜谱都烂熟于心。做厨师的都怕客人退菜,段茂同却很“欢迎”,问清楚客人不喜欢的原因,一遍遍重做改进,直到再没有人退单为止。闲暇时,他常去不同的饭店“取经”,点上十几个菜细细品味、分析,博采众长。

三河酒家做出名气之后,段茂同将自己对烹饪的执着和钻研在后厨“复刻”,要求“将每道菜都当作艺术品”。

严苛、挑剔,这两个看上去不太“友好”的词,却是三河酒家一直以来的坚持。从不用隔夜菜,所有食材都是当天从源头产地采购而来的“新鲜货”,米饺和米粉是三河的、香干是丰乐的、竹笋和臭鳜鱼是黄山的;买鱼必须选活蹦乱跳的,将死的鱼虽然没有食品安全问题,但是卖相和口感都稍逊一筹,断不可用……三河酒家最讲究一个“鲜”字。

三河小炒,这道三河酒家的招牌菜经过不断改良、完善已经形成了标准化工序,七色菜蔬配比几何、切丝长短粗细、下锅先后顺序等都必须按照要求严格执行,方能延续从一而终的“老味道”;一道普通的清炒苦瓜也蕴藏无数“小心机”,“只取用中间一段,不超过5寸长,切片厚度不得超过三毫米,我们试验过很多次,只有这样的口感才是最好。”

弘扬地方饮食文化

传递乡土美食也要弘扬乡土文化,这几年,三河酒家在做好菜肴的同时,开始致力于传播美食背后的文化。

去年以来,以吴万江为代表的三河酒家厨师开始走入学校,和孩子们一起做米饺、“话”米饺。三河酒家还建立了米饺传承机制,选拔员工,“接棒”传承米饺制作技艺。为了适应大众不同时期对菜肴的变化要求,三河酒家在立足三河土菜的基础上,对环巢湖周边菜肴进行挖掘、开发和创新,极力打造“中国徽菜名店·合肥味道”,传播更多的合肥美食文化。今后,三河酒家也将继续“以食为媒”,用一道道美味佳肴、创新菜肴诠释美食文化,让更多人爱上“舌尖上的合肥”。

合肥通客户端-合报全媒体记者 王靓/文 吴翰林/摄

关键词:

责任编辑:宋璟

返回首页
相关新闻
返回顶部